教育厅新政:生涯规划纳入中学课程!对高中升学有何影响?

小编 / 2024-06-04


一、生涯规划课程背景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中学生涯规划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正式将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到初中、高中的教育体系内,成为全省通行的常态化课程。

640.png

《广东省中学生涯规划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颁布,是国家对于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明确信号。

此前,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关的行动计划、指导纲要:


早在2012年,上海市就发布了《上海市学生(生涯)职业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

640.png


2018年,上海市教委又了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

640.jpg

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也做出相关指导意见,修订《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生涯教育课程。

640.png

640.png



▼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640.png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

640.png

今年,河北省教育厅也做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建议答复。

640.png


直到上周,广东省教育厅发布《指导纲要》,将生涯规划教育上升到【省级地方课程,并细化了课程板块内容、教材编写修订、师资力量建设、实施与评价标准,实践指导意义非常重大。

640.png




二、生涯教育必要性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以来,我国已经有29个省份分5个批次陆续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新高考在科目选考、考试次数、考试时间、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


据北京师范大学一份调研数据表明,81.5%的高中学生、77.7%的高校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学生自主性明显增强。但同时,改革的过程中前期试点省份学生趋易避难和盲目性选择倾向带来物理选考人数大规模下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带来巨大挑战。


部分高校教师认为学校或者专业存在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学生不及格率增加;但高中提供志愿填报辅导、高校提供课程支持、学生高校毕业有明确规划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明显更高。这在对后续改革省份跟踪研究中也得到进一步验证,生涯教育的缺乏成为制约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影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部分学校生涯教育颇有成效,但是从全国或者区域范围来看高中生涯教育还很薄弱。


截至目前,我国高考考试科目上存在“3+3”“3+1+2”“3+X”多种模式,志愿填报方式上存在梯度志愿、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招生模式上存在统一高考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招生等多种形式,这给高中学校生涯教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前期改革省份的案例经验有待推广,国家和地方层面也需要统筹推进。而中学生的生涯教育有以下作用:


1、帮助中学生自我定位,快乐成长

通过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中学生能够逐渐明晰自身的兴趣、特长,明确优劣势,通过内外部环境做出较为正确的定位,制定合理的学业升学目标,确保未来的人生轨迹定位精准能够更愉快的度过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2、帮助中学生提前规划,降低升学盲目性

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较大程度降低中学生在新高考选科、志愿填报上的盲目性,帮助中学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职业,选科更有针对性,升学目标更为明确,降低生涯风险。


3、帮助中学生找准方向,把握时机

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大环境下,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中学生找准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职业方向,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匹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职业特点评估个人兴趣特长,分析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从而找准自身努力方向,为未来的发展做足准备。